【志愿者手札】红树林志愿者体会点滴
图文:深圳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志愿者 叮当
周五快下班得知明天红树林有紧急任务。又是期盼,又是害怕。但想到总要有走出去的一步,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报名了,到时出丑了再说。第二天七点四十分就出发了,不认识的志愿者还没互相认识,来参观的家长和小朋友就都来了,时间刚好。首先志愿者组织参观者排好队,分好组,介绍红树林的位置,面积,环境,参观者要注意的事项。(红树林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的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368公顷,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
沿途走过去,看到红树叶子上的水分,小张老师就介绍这是红树的一种特性,因为含有大量盐份,要适应生存就要泌盐,叶子上的水份就是排出的盐融化了。
下面图中,小张老师就说起这是红树林中的一种根系,叫板状根。跟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有板状根,也跟红树林的土质有关,(因为)淤泥疏松(需要根系固定),也根系要排盐有关。在这里,有的小朋友提的问题还比较高深,有的小朋友是懂得比较多的。所以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找资料。
紧接着一行来到观鸟亭,志愿者先架好单筒望眼镜,寻找停在红树林的鸟类,由于涨潮的缘故,没找到真鸟。就在现场的版图上给小孩介绍鸟类,说到鸟类要过冬,并不是鸟怕冷(鸟身上穿着羽绒服),而是鸟习惯吃一种食物,当冬季的时候,本地不能提供鸟能吃的,所以只能迁徙,要飞到另一个地方去生活。在飞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口气就能飞到,中间要停留,休息,我们的红树林就正好给鸟类提供了这样的场所。说到涨潮退潮,这也是一个海洋的气候特点,在”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自然保护区“可以查阅一年的涨潮退潮时间。退潮时鸟类就会在滩涂上找吃的,涨潮时鸟类就躲起来了。(小孩对涨潮退潮很感兴趣,可以给小孩留下问题去百度。)
由于没有鸟出现,志愿者带着大家下来,正好要跟另一队伍让路,这个时候小张老师趁机又给小朋友讲了一课,是植物怎么传播?在小朋友边上就有一些小草,是靠种子粘在别的身上带走,还有介绍了蒲公英。这是引子,让学生先思考。接着话锋一转,说起红树是胎生植物,红树的种子在红树上开花结果,成熟后掉落下来,随着海水漂流,可以在水上漂流20多天,然后遇到滩涂淤泥才扎根,红树要三年才能决定是否成活。
下面小张老师将带大家到浮桥上观鸟。一路上看到很多装鼠笼,笼子上挂着油条。小朋友们看到几根树桩围着一口井,很是新奇。
这是一个利用太阳能来灭蝇的设备。
这是基围塘,海水涨潮了会冲到这边来,这边长有芦苇。
这是浮桥,人多的时候要分开进去,以保护浮桥的承受力。要是退潮的话这里就能看到不少海底生物。今天感觉来的不是时候,鸟没看到,滩涂鱼、招潮蟹也没有。遗憾!
来到了红树林观鸟屋
参加了几次红树林培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收获。第一次跟邹老师走这条路,因为自己没有去写讲稿,没有疑问,所以虽然邹老师讲的更详细,但也没什么深刻的印象。现在是自己找了资料,带着疑问,感觉收获蛮多,期待多参加几次这样的实习。因想着拍照,也没有做好笔记,不过现在带着疑问再去看资料,应该会豁然开朗的感觉。继续学习红树林知识。
合照
项目介绍:
福田保护区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邹顺荣):邹老师做为保护区的资深志愿者,希望协助保护区管理局探索一套志愿者服务和管理体系,为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稳定持续的志愿力量,保护区本身亦有计划开展相关项目,学员项目将作为前期探索活动。目前已组织30 名固定志愿者开展5 次知识培训,并有志愿者到米埔保护区学习宣教技能,从2014 年1 月开始正式在社区、学校和保护区由志愿者分批次开展丰富的宣教活动。
中国红树林保护区人才培养计划:
福田保护区项目由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与福田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开展,属于人才培养计划学员的支持项目,人才培养计划将从环境宣教,社区共建和政策法规三个方面的内容着手,以“人——项目——资金”配套的方式,以小额资助启动项目,希望具体推动保护区管理职能部门的完善。更多项目介绍请点击→→项目介绍